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

[心理]被討厭的勇氣

大家晚安,此周的主題是: "被討厭的勇氣" 這本書,
有鑑於並非所有人都閱讀過此本書,最後還是用網路文章的方式來呈現,
此篇網路文章為此周的主題: https://womany.net/read/article/7986


  • 討論問題:


    • 1. 被討厭的勇氣,是一個可以使人改變與證明自己活著的證據,
          你認為,人類,有足夠的勇氣敢被討厭嗎?


    • 2. 在職場上,人際關係的經營具有舉足輕重的腳色,若照此學派
          的想法,避免權力鬥爭,避免介入課題,你會如何運用來維持人際關係?


    • 3. 此學派認為並非過去的創傷所以導致今天的結果(乃因果論)
          而是因為你想要達成甚麼目的所以你會這麼做(乃目的論)
          你的想法是如何?真的所有的行為皆可如此簡易概括嗎?


  • 有興趣可以參考: 博客來-書籍介紹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53153
     
  • 另外貼上阿德勒的介紹: 阿爾弗雷德.阿德勒(Alfred Adler,1870-1937)
      出生於維也納,是一位醫師、心理學家、兒童教育家,也是「個體心理學」的創始人,與佛洛伊德、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。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,並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,研究過程也應該以個人的特殊心理經驗為對象。阿德勒的學說讓心理學從「生物性」轉向「社會性」,對心理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,許多治療學派也都引用他的學說,他更被奉為家族治療的鼻祖。

1 則留言:

  1. David不負責之小總結
    問題一:
    有時候若想要改變,被討厭,是必須的。
    但前提得看你想不想改變,可能是涉及別人的利益時,要改變就有難度。
    問題二:
    人際關係有時候並非如同此學派描述的只需要不爭即可,
    有些時候是不得不進行利益上面的攻防,介入以及爭鬥都是可能的。
    問題三:
    因果論/目的論皆有其存在的價值,但目的論著實可以不必沉溺於過往,
    藉由目的論比較能有正面的態度面對明天,值得學習,
    憂鬱症患者需要的是聆聽與陪伴還有"專業醫療的協助"!

    回覆刪除